星期五, 10月 22, 2010

網站流量分析心得

經營網站常會遇到解讀流量的問題,流量分析如同探測針,在不知道到訪者是誰的狀況下,由到訪者留下的足跡去蒐集有用資訊,分析這些資料後,往往可以幫助網站做許多設計及經營上的改善,但不懂數據亂解讀,也容易造成反效果,因此不可不慎之,這裡就分享一下我觀察數字的方法。 以前經營網站,總要花了不少功夫去開發網站分析後台,現在有Google analyticsYahoo 站長工具可就方便許多,不過方便歸方便,看不懂數據無法真對數據訂策略也是徒勞無功,這邊我歸納出幾項指標 ,讓大家了解要如何使用這些數據

1. 基本流量分析指標

1.1 到訪人數 Unique Visitors

在設定的時間區間裡,以IP或cookie ID去判斷不重複的到訪次數,一般又可因時間設定區分為
    • 小時到訪人數 : 可以看出網站在一天24小時內,何時為尖峰及離峰時間,來評估網站維護及發佈Event的時間點
    • 日到訪人數 : 最常使用的指標,依每天的流量可以看出短期的成長趨勢,也可以知道在上了新功能或新Event後產生的流量變化,若流量有異常,例如過低可以是Server故障,過高可能是網站遭攻擊或是網站有成效相當好的Event出現,利用他還可以觀察假日與平日的流量差別, 網站管理者每天應該都要觀察他的變化。
    • 月到訪人數 : 可以看出網站在一年12個月內流量的變化,觀察是否逐月成長,或是會因寒暑假而或其他長假而產生流量變化 ,由月成長趨勢與日成長趨勢可以看出網站的未來,有些人還會加入季的概念來計算季到訪人數,來評估每一季的經營積效。
    • 年到訪人數 : 雖然不常用,但可以看出每年的成長力道,並可以知到是否達到年成長目標。

1.2. 到訪數 Visits

與到訪人數的概念相近,但不對IP過濾,以Session 為導向,一個session 30分鐘內的多個Page view行為視為一次到訪,因此人次通常會比人數高,而Page view數又會比到訪人次高,Page view > Visits >Unique Visitors ,由於這幾年,企業內部及學術單位、政府機關組織,連外IP大都改為統一連外IP,用IP去過濾反而會失準,有些人比較傾向用到訪數來做做分析基準。 在不考慮IP偵測失準的問題下,到訪數與到訪人數的關係解讀方式如下 ,高低為相對比較後的代表文字
Unique VisitorsVisits 會員成長率解讀
剛起步的網站
自High型網站
舊會員流失中 網站退燒中
正要起飛的網站
高回流高成長網站
高流量高知名度但回流率不高

1.3. 頁面平均瀏覽數 Pages/Visit

每個訪客平均觀看的網頁數,這個數字當然是越高越好,越高表示網站的價值高,但目前有許多網站用大量Flash及AJAX技術,Click數雖然沒變, 換頁的次數卻減少很多,因此會造成誤判,由於Page view在國際計算網路排名的平台裡算是重要指標,因此若要衝高網站排名,就必須想辦法增加訪客流覽的頁數卻又不會影響訪客使用的便利性。 [提高page view方法]
    • SEO : 包含URL優化、頁面優化、Sitemap檔建立、網站效能優化..等
    • 相關內容推薦 : 吸引訪客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內容一頁一頁看下去
    • UI優化 : 加強吸引力、易用性及導覽力

1.4. 頁面瀏覽數 Page views

所有到訪者閱覽的總網頁數,數字越高越好,通常是到訪數的倍數

1.5. 停留時間 Avg. Time on site

對大量使用Ajax及Flash技術的網站,停留時間的參考價值遠高於Page view,時間當然是越長越好,根據Alexa的統計Facebook的訪客停留時間長達32分鐘,Page view只有4.6,Yahoo訪客平均停留9.89分鐘,Page view卻有7.56。

1.6. 跳離率 Bounce rate

計算訪客到達一個頁面後立刻離開的比例,正常比例為10-30%為很好的網站,30-50%為中等,50%以上應該要加強頁面的上可以吸引用戶的內容及說明,或加強介面的易用及易讀性。

1.7. 首度造訪數 % New Visits

由於分析軟體無法得知新會員的數量,透過log分析卻能得知有多少訪客是首度拜訪,這數值與網站流量成正相關,但若太高,卻有可能代表舊訪客回流率低,但也可能代表網站有爆發性成長,在觀察時要配合流量成長率觀察之。

1.8. 到訪來源 Traffic source

通常分為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網站本身(Direct Traffic)及外站(Referring sites ),這三個部分都可以依所佔比率做加強來增加流量
    • 針對搜尋引擎當然是做好SEO,而且可以對常用的搜尋關鍵字做內容的推薦及優化及設定關鍵字廣告的參考。
    • 直達網站本身的流量要靠自我行銷,有好記的網址及吸引人的內容,讓用戶主動連進網站。
    • 外站的部分可以多利用自身開放內嵌功能及增加轉貼至Facebook、Twitter……等有開放性API網站的功能,達到對外宣傳及連結的功能,對於導引流量排行前幾名的外站,可以考慮進一步的合作規劃。

2. 其他流量分析指標

2.1. 到訪者瀏覽器版本

在IE獨霸的時代,大部分的RD都用這個統計數字去說服老闆,只要專注在IE的相容性就好,但目前IE市佔率已降到5成,加上行動上網人口增加,網站經營者必須根據訪客瀏覽器的比例推出各種版本,如Xbox版、手機版、PC版…等,並針對各種瀏覽器做相容性測試。 當然也可由數據得知網站推出的各種版本的使用率為何

2.2. 其他訪客端資訊

大部分的資訊來自於Http header,如果要詳細資料可以參考Http header List,這邊列出3個
    • 到訪者螢幕設定 : ,最常見的應該是1024X768及1280X1024,網站管理者可以根據趨勢考慮更改網站的resolutions
    • 到訪者OS : 根據Browser ID可以判斷出OS
    • 到訪者語系 : 根據Browser上的language設定,可以得知用戶語言的分佈比率

2.3. 關鍵字搜尋排行 Site search

由搜尋引擎搜尋關鍵字而進入網站的流量排行,建議再自行開發站內搜尋的關鍵字排行或利用GA的Site search功能,交互比對可得知站內外流行的關鍵字,可以針對這些文字做推薦或做網路關鍵字廣告的參考。

2.4. 熱門頁面排行 Top landing page

統計網站最常被觀看的頁面排行,並針對熱門頁面做效能優化及內容優化,也可以檢討冷門頁面功能,是否仍有加強空間

2.5. 外站轉入排行 Referring sites

根據外站導入的流量排行可以規劃與這些高貢獻網站洽談更緊密的合作

2.6. 到訪者國別

根據到訪者IP來判別國別,這部分我舉Plurk為例,Plurk雖然在美國發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營運發現,前幾名的用戶國別居然是R.O.C台灣、菲律賓、印尼、香港、新加坡,所以只好將重心移到台灣,離開Twitter獨霸的美國市場,因此用戶國別其實是一個蠻重要的參考指標,包含比較local的廣告客戶,也會想知道網站會員的國別分部狀況,畢竟奇廣告並不需要給其他國家的用戶看到。

2.7. 到訪用戶分析

以Alexa為例,她會根據安裝Alexa toolbar用戶的基本資料來提供到訪者的資料分析,目前可以做到的有性別、年齡、有否小孩、教育程度及上網地點來分析,建議網站可以自行開發會員分析系統或使用CRM系統,對用戶行為做更深層的分析,由此數據可以規劃出比較適合自己用戶的行銷企劃出來。

2,8. 離開頁面排行 Top Exit Pages

根據到訪者最後離開的頁面排行,可以追蹤這些頁面是否隱藏Bug或有改進的地方。

2.9 網頁錯誤率

由此數據可追出常出錯的網頁,很遺憾Google analytics 及 Yahoo 站長工具都沒有此功能,只有server log 分析系統如 Awstas 可以抓到此數據。

2.10 頁面點擊分析 in-page analytics

分析整體頁面每個連結的點擊率,可以得知用戶習慣及黃金版位的所在地,並可依數據做介面優化。

3. 頻寬流量指標

除了流量分析平台的資料可以參考外,硬體監控的數據更是可以立刻掌握到訪的流量變化。這部分建議可以安裝MRTGCacti來監控,其相關指標如下,由頻寬流量變化,也可掌握網站流量變化.

3.1 inbound current / Average / Maximum

可以show出 Daily/Weekly/Monthly 的連入頻寬變化

3.2 outbound current / Average / Maximum

可以show出 Daily/Weekly/Monthly 的連外頻寬變化

4. 結論

蒐集資訊的目的在於有效的運用,以前為了有效掌握網站流量動向,都傾向使用多種統計系統交叉對照,因此會在內部建立Cacti及Awstas系統來觀察流量變化,另外會自行開發後台分析管理系統來做更進階的商業分析,也有安裝Google analytics在頁面上做比對,但GA經過這幾年的演進,已非常強大,現今版本已有商業目標(Goals)、Adword效益、訪客忠誠度(Visitor loyalty)..等商業應功能,在運用上更是其他平台無法取代,而且還是免費,相當推薦使用。 本文主要分享一些基本數據的觀察方式及相對應的決策方式,畢竟流量分析軟體就如同股市分析軟體一般,線圖人人會看,但理解不同做出的決策也會不同,每天研究數據的總是輸家多贏家少,還是要把基本面顧好,有好的營運方式及執行方針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共勉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