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7, 2010

台灣電子書市場之觀察 : 關於數位版權

  最近台灣數位出版聯盟,在4月份舉辦了數位版權講座,由研討內容可發現目前書本的數位授權是出版社的大問題,在該講座中,有拿數位音樂版權來做比較,我覺得是蠻正確的方向,國內的出版社及作家若不清楚該如何處理數位版權,也可以邀請數位音樂產業的人員來分享版權管理的經驗,這樣可以少一些磨合溝通的時間。其實以我的經驗,台灣的音樂版權授權在2003年當時洽談時十分快速,主要當時的五大唱片公司都是外商, BMG 、EMI、 Waner、 Sony、Universal 都早已有數位版權部門在處理發行過的唱片之數位版權,有幾家本身也有嘗試自己經營數位音樂平台,但效果不彰,直到Apple 推出統一售價,整合各大唱片公司音樂iTunes + iPod平台,總算讓數位音樂的銷售比例開始提升,但從P2P的Napster 到 iTunes, 唱片公司早在數位音樂市場搏鬥了好幾年, 因此當時在台灣地區的數位版權授權問題關鍵並非在於與詞曲創作人、歌手、錄音公司之間,而是在與經營平台洽談定價、預付版稅、拆分比及經營模式和銷售報表及共同行銷的部分,我記得當時簽完約後,除了要幫一些國內的音樂數外化外,國外的歌曲能拿到的就已經有50萬首,但反觀目前國內各平台的書量都不多。

  目前看來台灣的出版社還未拿到大部分的數位發行權,而且創作人對數位發行依然有不少的顧慮,因此都是以舊書或者零星的出一些新書來測試市場,扣除一些公版權的書,可販售的書量還是相當少,個人覺得出版社要能體認,數位洪流不可檔,當初唱片公司對於數位音樂的反抗,還造就了Kuro飛行網上興櫃的傳奇,越抵制的結果,只會助長更多的盜版(目前書本盜版的災情還不嚴重),而不能創造更多的營收,在這裡對出版社有幾項建議:

積極取得數位發行權

  成立數位版權部門,取得包含文字、圖片、聲音的授權,並納入自己的版權管理系統以處理日後的授權及拆帳。

擬定與平台合作的策略

這需要各龍頭出版社與平台經營商來共同擬定,如 定價、試閱內容、拆分比例及拆帳報表、經營模式、共同行銷計畫、授權報表…等。

開始將書籍數位化

很多出版社總是在擔心該選擇哪一種格式來轉檔,個人認為只要手上有數位原始送印版本(PDF、Word)就不用太擔心,目前有許多的工具可以協助轉換,不過在轉換EPUB的過程還是有不支援直排及中文漏字問題,需要另外處理。沒有數位原始檔的純紙本書數位化的部分就只能靠掃瞄加OCR技術了,這部分就相當耗功,目前似乎沒有比較快速的解決方式。

閱讀器的選擇

個人覺得數位化的好處就是能做到anytime anywhere anyway的閱讀,因此不用太擔心閱讀器的問題,好的平台商就應該支援多種閱讀器: PC、手機、Kindle、iPad..等,可以讓用戶根據使用習慣做選擇,最近有個新平台Kobo訴求就很接近這一點。

 

紙本書的雋永及帶來的感動是電子書無法比擬的,但電子書的方便性卻可能帶動新的閱讀市場,也可讓書的銷售生命拉長,不會因為絕版而買不到,看到國外各平台相繼投入市場,台灣的出版業者真的要加快腳步投入,讓國人也能早點享受到數位閱讀的便利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