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規格如下:
CPU :
Intel 推出新的 i3/i5/i7 core 系列,採用1155腳位(舊款1156腳位),新的Sandy bridge架構內建HD2000/HD3000 GPU,如果只是用於文書處理,內顯已十分夠用,但個人不喜歡內顯需佔用記憶體空間,因此另購顯卡,i7以下的CPU都是4核4線程,i7是4核8線程,在OS上可以看到8個CPU,常使用多工工作的使用者,推薦用i7 2600系列,我選擇2600K,有K的型號表示不限外頻,不加壓可以穩超4.3 (43X100)。 Intel這種每次推出新的CPU就要換腳位換晶片換主板的方式實在很麻煩,每次升級都是大工程。主機板 :
依內建的晶片可分為P67 / H67 / H61 3種,今年初出包的晶片就是P67及H67,因為內建2 組 SATA3 加 4組 SATA2 ,問題發生在同時使用2組SATA3會導致硬碟效能下降,H61沒有SATA3 及 USB3.0晶片,因此逃過一劫。顯示卡 : 玩Game的大都選Nvidia,美工繪圖大都選ATI,個人認為比較需要注意的是DirectX 11 是否支援,是否支援HDMI,記憶體1G就很夠用了。
P67與H67 的差別在於 H67有內顯輸出但不能超頻,P67系列可超頻但無內顯輸出,其差別如下,大部分主機板商會在P67/H67 上加入USB3.0晶片來與P55/H55 做更大的區別:
兩代晶片組規格對比 晶片組型號 P67 H67 H61 P55 H57 H55 CPU腳位 SNB
LGA1155SNB
LGA1155SNB
LGA1155LGA1156 LGA1156 LGA1156 PCI-E 配置 PCI-E 2.0
x16×1/x8×2PCI-E 2.0
x16×1PCI-E 2.0
x16×1PCI-E 2.0
x16×1/x8×2PCI-E 2.0
x16×1PCI-E 2.0
x16×1RAID 支持 是 是 否 是 是 否 USB 2.0 接口 14 14 10 14 14 12 SATA 接口 (6Gbps 數量 ) 6 (2) 6 (2) 4 (0) 6 (0) 6 (0) 6 (0) PCI-E 信道 ( 帶寬 ) 8
(5GT/s)8
(5GT/s)6
(5GT/s)8
(2.5GT/s)8
(2.5GT/s)6
(2.5GT/s
其實SATA3.0(頻寬6Gbs 速度600MB) 與 USB3.0(頻寬5Gbs速度640MB)的規格頻寬雖然都比上一代快了一倍以上,但硬碟及記憶卡的速度卻根本達不到這樣的高速,一般7200轉的硬碟速度為45MBps 及SDcard class 10 10MBps,因此存取效能上不會有太大的提昇,大家要有心裡準備這只是商業上行銷手法,當然也有人用高速的SSD固態硬碟當開機碟,其入門款讀寫速度可以高達250MB以上,可以發揮SATA3的效能但空間成本高了許多。
BIOS的部份目前的主機板大都搭載EFI(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 BIOS,擁有圖形化介面及即時監控功能,目前市場只有技嘉主機板並未採用此功能。
省電功能 : 目前主機板都大打省電功能,在系統閒置或負載不高時,會自動降低電源,技嘉DES華碩EPU都是省電功能,原理是把電源切分成多相位,因此會有8+2相電源和12+2相電源的名詞,相位切的越多在低負載時可以更省電。
intel 在CPU管理上也有省電功能,取名叫 EIST (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y ),在低負載的狀態會自動降頻降電壓,以2600k為例,會降成1.6G(16X100)電壓1.1左右,在高負載時會啟動Turbo Boost功能,因此此功能若關閉則無法超頻。
另外intel針對休眠狀態分為 C1E halt、 C3 、C6等狀態,C1E會根據OS發出的閒置指令降低倍頻,C3和C6則是更深度的休眠狀態,會關閉CPU cache功能,許多超頻玩家都會把這些狀態關閉。
電容 : 全日系固態電容比傳統鋁質電容優,不會爆漿損壞。
電源供應器 :
認證 : 好壞電源差價很大,分為白牌\銅牌\銀牌\金牌\白金牌認證,主要的差別在於功率效能及熱轉換功率,越低階的電源效能越差且容易過熱,個人認為銅牌 80Plus就很夠用了,詳細的比較資料可以參考硬碟 : 目前只有3家可以選擇WD 、Seagate、Hitachi ,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標榜Green系列的效能都比較差但比較環保,要追求極限效能可以選擇SSD當開機碟。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1&t=1589412&p=1
模組化 : 高階電源都有模組化功能,可以依需求插入不同的接頭線材。
瓦數: 很多人都有電源瓦數到底要多少的疑問,可以到這幾個網站輸入硬體估算
http://www.extreme.outervision.com/psucalculatorlite.jsp
http://tw.msi.com/index.php?func=power
http://support.asus.com.tw/PowerSupplyCalculator/PSCalculator.aspx?SLanguage=zh-tw
記憶體 : 主流為 DDR3 1333,超頻玩家可以選擇1600/2000 等級記憶體,但1333以上之記憶體必須搭配P67晶片。
機殼 : 主流為下置電源機殼,可以降低機殼內的熱度,喜歡透明側版的一定要選有可以繞線的機殼,這樣從側版看進去才不會很亂,好一點的機殼都會附防塵網,硬碟可以從側邊直接抽換,不用像以前要先把顯卡拔起來再換硬碟。
以上是最近研究的結果,接下來報告災情
1. 原價屋下訂很快的在2天後就收到宅配了,拆開後檢查一下發現
電源線未繞線,從側版看線很亂。
2張記憶卡依主機板建議應該裝在2、4槽,但卻裝在1、3槽。
SATA3.0規格硬碟被裝在SATA2.0的插槽上。
硬碟在BIOS被設定成IDE模式而非比較高效能的 AHCI模式。
ASUS P8P67的省電模組EPU及高效能模組TPU都被關閉。
看來免費組裝人員的功力有待加強,自己又多花了不少時間重新整理一下。
2. 整理完成後開始測試超頻,先試用ASUS P8P67內建的OC Tuner 功能,倍頻會被調到43,外頻103,EPU關閉,進入Windows7 64bit 過一陣子就會自動重新開機,把外頻調到100才會穩定,研判可能是黑金剛記憶體不耐超無法超到1648。
3. 用IntelBurnTest 及BurninTest軟體燒機10分鐘可以Pass,但閒置一段時間會不定期自動斷電。
4. 懷疑是C1E 搞得鬼,把C1E、C3、C6 關閉,還是會自動斷電。
5. 在BIOS畫面放了4個小時沒有遇到斷電問題,但一進入windows 7 約半小時又自動斷電。
6. 檢查CPU溫度在BIOS約53度進OS後35度左右,並沒有過熱。
7. 試了幾天斷電情況還是不定時發生,去ASUS更新BIOS到最新的1401版本卻發生無法開機,用跳線清掉CMOS後順利開機。
8. 還是會斷電,只好送修原價屋,目前主機放在原價屋測試中。
心得:
主機板的省電及節能模式與超頻玩家追求的效能有衝突,此功能反而變成雞肋。
P8P67不好超而且不穩,雖然原價屋還沒給測試結果,個人初步判定應該是主機板問題。
後記:
4/30送修的主機 , 原價屋5/4 日通知領回,說是記憶體與主機板不合,因此多花了400換金士頓記憶體,從4/21下訂到5/4日,整整多花了13天的時間成本,以後要考慮採買品牌電腦了。
2010/7/9 日 災情再添一樁
去原價屋購買了ㄧ組金士頓8G雙通道 KHX1600C9D3K2 記憶體, 與原來記憶體相同型號,裝上試用一天就發生自動重開機的問題,用memtest86 測試都只能跑到1個半小時就發生畫面凍結的問題,接下來幾天天天都發生自動開機或畫面凍結的問題,跑了原價屋一趟,店員很阿莎力的換了新記憶體給我,建議我如果測試還不行不排除是主機板或CPU的問題,個人覺得華碩這個P8P67版子,非常挑記憶體,新的記憶體回來用memtest測試順利跑了5個小時沒發生問題,我想應該ok了,但如果考慮要買P8P67的人建議一定要用相當好的記憶體外加一點運氣。
2 則留言:
無意間來到貴部落格看到這篇心得, 很感謝你的經驗分享! 在此也簡單提供一下個人組機經驗做交流!
我的組機文章網址是: http://tw.myblog.yahoo.com/johnnyjean-yahooblog/article?mid=9156
歡迎來做參考!
我是去年 5月間組的機子, 剛好早你一年, 不過我挑的 CPU 是 i7-930, 主機板是 技嘉的 GA-X58A-UD3R, 主要挑的是 記憶體採 3通道 CPU 的 1366 規格, 而我當時貪便宜挑的也是 黑金剛 2GB-1600*3支, 使用迄今一切尚稱順利, 要說一年內都不當機是不可能, 不過在逐步調校之後, 機子越來越順, 近日甚至想再加裝 黑金剛-4GB-1600*3支! 記憶體用得兇, 就為了不辱 i7-930 CPU 的盛名! ^_^
我整個組起來價格跟你差不多(4萬有找), 不過我還多了個 系統碟 採 抽取式 的功能, 所以我同時有3顆系統碟各灌 XP_32bit / W7_32_bit /W7_64bit, 想跑甚麼系統就插入那顆硬碟, 挺方便的!
以上簡單心得同你分享, 祝用機順利!
PS. 我去年在八德路找了 原價屋 和 紐頓 訪價, 後來因中意的機殼(真是個壯觀的好機殼)在 紐頓, 所以是在那邊採購組機的!
3個系統碟拔插還是有點麻煩,不如裝VMware裝多個OS一起跑多方便
張貼留言